谷雨节气,去绍兴“祭大禹”
2018-04-20 10:14:22
  • 0
  • 0
  • 19

从“大禹治水”到“三过家门而不入” 的大禹故事,中国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孩童众人知晓。殊不知,这些故事大多发生于江南古城绍兴,大禹娶妻于绍兴,葬于绍兴,至今他的姒姓后人仍世代居于绍兴城南的会稽山下,守护禹陵……

南“祭大禹陵”,北“祭黄帝陵”,两个国家级祭典遥相呼应,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祭禹自古就是重要祭典,已持续了4000多年,是中华民族的传统。每年公祭大禹都选在谷雨时节的9时50分。谷雨象征着天下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;9时50分寓意着大禹的九五至尊。每年祭禹献酒采用的都是品质优良的50年陈古越龙山黄酒,鸣铳9响寓意禹平洪水定九州。

大禹后人绍兴多

生于公元前2277年,享年64岁的大禹,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代治水英雄。《史记夏本纪》记载:“禹会诸侯江南,计功而崩,因葬焉,命曰会稽。”古时的会稽即今天的浙江绍兴市。据史料考证,禹禅会稽、禹疏了溪、禹会会稽、禹娶会稽以及禹葬会稽。与大禹有关的五件大事,皆发生于会稽。多日行走在绍兴的街巷,或乘着乌篷船漂荡,不时会遇到大禹的后人讲有关传说。

大禹姓姒,其后人从第五代开始在绍兴定居下来,主要是守陵。按照《姒氏世谱》记载,从大禹到现在世代相传已经140多代了,在世的辈分最高的为141代,最小的辈分是146代。如今绍兴仅姒姓后裔大约有150户人家,400多人,主要聚居在大禹陵附近禹陵乡的禹陵村。现在分布在全国的姒姓后人,总数不过2000人,台湾也有姒姓的子孙。历史上的越王夫谭、允常和勾践,都是大禹的子孙。大禹的子孙当时封在全国各地,后来“姒”姓已发展成夏、禹、候、包、曾、费、越、顾等23个姓。

临近安昌古镇,雨丝逐渐变得淅沥轻柔起来。嫩绿的柳枝在小雨的荡涤下更加鲜活,如江南女子。走过柳枝低垂的古石桥,无限的风物立刻尽染眼帘。河依街而流,街依河而行,脚下的路由成百上千块厚重的青石板铺就向前蜿蜒着。走累了,在古镇一家临河的茶馆里落座,叫上一碟盐煮茴香豆、一碟开心果,下午时分,茶馆里客人不多,与闲暇的老板聊了起来。老板姓徐,据他讲,安昌有顾、娄、徐和方四大姓氏。当年大禹就是在镇东100多米高的涂山上娶的妻子涂氏,召会各方诸侯,共谋治水大业,在《吴越春秋》中也有大禹涂山娶妻的记载。安昌人世代相传大禹三次没入的“家门”就是他涂山的岳父家。新婚刚刚4天,大禹便离开娇妻治水去了。他婚后离家治理洪水13年,曾经3次路过家门而不曾进去。

与安昌相距不到2公里的地方,有一名叫夏履的小镇。据史料记载,是后人为感念大禹治水鞋子脱落而不顾的精神,在大禹失履的地方建造了这座桥,取名为“夏履桥”,这个村子便叫“夏履”。履桥群山环绕,大禹当年失履之处的小石桥在后人的保护与修缮下,仍在这发挥着它的功用。

禹陵祭禹故事多

夏日里到江南,乘汽车出绍兴市越城区东南约3公里,来到会稽山脚下,顿觉凉爽怡人,心仪已久的大禹陵出现在眼前。禹陵掩映于群山翠柏之间,背会稽山、面禹池,福地一片。牌坊前直径10米的喷泉池内,数条“神龙”喷出股股清泉,不时升腾起袅袅淡紫色水气。汽车在喷泉边停下来,听守护禹陵的人介绍,任何来访者都要从牌坊起,经甬道步行至禹陵内。自古凡进入陵区拜谒者,从帝王到百姓,须在牌坊前龙杠处下马步行入内,以示对大禹的尊崇。

碑碣为秦始皇令其宰相李斯所撰。甬道两侧古柏夹峙,庄严幽深。缓步前行时一位高大硕壮、浓眉大眼的中年男子引起了我的注意,旁边的人喊他“姒书记”。“姒”姓极少,猛然想起大禹后代就有“姒”姓。上前攀谈果真他是大禹第143代孙,现为绍兴禹陵村的党支部书记。他每年都要与族人或陪同客人多次前往大禹陵。

跨过禹池上汉白玉架起的禹贡桥,大禹陵碑进入眼帘。如今所见为1986年在原址修复的大禹陵,共两进,中有天井,内有“禹井”,禹陵内外都没有离开水。大禹陵是合禹陵、禹庙、禹祠于一体的古建筑群。享殿正中立一座高6米左右的大禹塑像,身着黑底朱雀双龙华衣,头戴冕旒。北侧为禹庙,依山势逐渐上升,由禹的儿子启所建,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祭祀、供奉大禹的庙宇。大禹庙里虽少见蜡烛和香火,但游人很多。在姒氏族规中,大禹是祖先、是偶像而不是神。

我曾在祭禹的前一天赶到这里,就是要感受公祭大禹的准备过程。跟随活动的组织者之一、绍兴艺术学校校长彭亚锦拍到了他们挑选祭祀用的“三牲”(包括牛、羊和鹅)的准备过程。祭禹要用雄性的水牛,综合比较每头牛的年龄、体重、牛角形状以及体形的健硕程度等多项硬指标。今年最终被选出的牛来自金华的乡下,不但健壮,而且牛角粗壮,形状优美,超过往年。

鉴湖越台祥和多

到绍兴当天,载我到驻地的的士司机宋师傅告诉我,近两个月的阴雨天刚刚过去。“可是一路走过来,感觉绍兴的大江小河水位都没有什么变化。”他解释:“还不是大禹的庇护嘛!绍兴大大小小的河道都是疏通的,从曹娥江入海。否则绍兴这么多的水系,保不定要发多大的水呢!”

稽山凝翠,鉴水流觞。巍巍禹陵、纵横交错的水网交织成古城绍兴一幅不可多得的鉴湖越台山水图。环绕在城乡大街小巷的大河小溪,水面平静,只有当剪刀般的乌篷船或运河货船驶过时,才会激起层层波澜。“浅渚波光云彩,小桥流水江村”说的正是在绍兴那平静的水面乘乌篷船的魅力。无论是过去还是如今,要感受古城绍兴,就坐上乌篷船漂向城乡的各个角落。至今有些当地人家娶亲的时候都是坐着乌篷船去的。获“鲁迅文学奖”的作者也是夜晚坐着乌篷船去领奖的。一次我在西豆姜村看社戏的时候,见到一位老者也是划着乌篷船来看戏的。绍兴的乌篷船,划船时是手脚并用的,时速最快可达十多公里。

孔子云:“禹,吾无间然矣。”大禹尊重自然,因势利导,改变传统治水策略,采取“治水顺水之性,不与争势。导之入海,高者凿而通之,卑者疏而宣之”的方法成功治理水患。还因其实事求是,民族融合,知人善任,尚贤使能的精神明鉴后世。放之当下,依然有现实意义。大禹曾经庇护的长三角地区至今仍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,这也是大禹精神价值传承的现实体现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